《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代码:4210331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道路与桥梁工程 、测绘工程      总学分数:1.5

总学时数:246                                   修订年月:2010.11

编写年月:2005.8                                      笔:梁仕华

 

 

课程简介(中文)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致力于调查、研究和解决由于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工程及环境问题,同时预测及开发防治及减小工程地质灾害的措施。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评价工程地质问题,为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造提供基本的信息。

课程简介(英文)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 branch of geology, which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 is devo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study and solution of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may arise a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logy and the works and activities of man as well as to the predi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r medi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ts main tasks is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pla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为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第一章地质作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的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地壳的组成以及内外地质作用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难点:内力地质作用的分类各自的特点,震级及不同烈度的定义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6课时 (4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造岩矿物

  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的10多种矿物的鉴定特征。

  2.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的成因及产状,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代表性岩石。

  3.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

  4.变质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主要变质岩。  

  重点:地质作用,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态及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等。

难点: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5. 实验:矿物标本识别 

6. 实验:岩石标本识别

  第三章、地质构造  4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地层年代表。

  2.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三要素及其量测方法。

  3.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褶皱类型,褶皱的野外识别,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4.断裂构造

节理类型,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调查与统计。节理与褶皱的关系,断层及其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及叠式构造,断层野外识别,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5 实验:地质图、工程勘察报告阅读与编写

  第四章、第四纪沉地质及地貌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的一般特征,我国的第四纪地层特征。

2.地貌的形态和分级

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测量特征,地貌的分级

3.地貌类型

地貌的成因类型:内力地貌、外力地貌(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流的地质作用与洪积物;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及冲积层)

4.地貌的形态分级

  山地地貌、平原地貌

 重点:层流、洪流、河流的地质作用及相应的沉积层,山地地貌及平原地貌的特点。

  第五章、水文地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2.地下水类型

  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按赋存介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4.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

  重点: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的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难点:潜水、承压水及其特征。

第六章、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颗粒成分及矿物组成、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变形性质土的水理性质、土的分类及不同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重点: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及水理性质

  难点:土的三相组成及各物理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七章、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2.岩体的结构特征

    岩体结构面的概念;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成因、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结构的类型。

  2.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3.特殊岩类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软岩及软质粘土岩的工程地质特性。

  重点: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岩石的力学及变形性质、岩体的结构面、岩体的结构体,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难点:岩石的力学及变形性质、结构面、结构体,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八章、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4课时

  1.崩塌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崩塌的概念,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崩塌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岩堆移动产生的条件,岩堆移动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2.滑坡的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概念,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滑坡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概念及分类,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4.岩溶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岩溶的形态及分布规律,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定义及其形成条件,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防治。

难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形成条件,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防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问题,利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强调互动性和问题实质的理解。每位同学的成绩由四部分综合构成,即:(1)期末考试成绩(80%);(2)课堂讨论及考勤(10%);(3)作业成绩(10%);

注:

1.课堂讨论成绩视同学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精彩程度、参与的积极程度给予15分记分;

2.  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做错不扣分,抄袭0分,迟交扣50%;

    3.实验成绩由实验考勤、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

    4.鼓励学生对就近建筑工地进行见习实习,并结合课程知识编写专题报告,视对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给予110分记分;

    5.上述记分在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直接累加作为最终课程成绩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 《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李中林、李子生 编,《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胡厚田等 编,《工程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注:1、"课程代码"由教务处教研科统一填写;

    2、"课程性质"按培养方案的"课程性质"及"必/选修"两栏填写;

    3、"适用专业"按招生简章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