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的发展
本课程的发展来自于改革
本课程的发展来自于对旧课程的全面改造
本课程的发展来自于持续不懈的创新
改革前的课程
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测绘学课程,早期(50年代)设有“普通测量”、“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六十年代后合为“测量学”(100学时,1个月实习),是土木、建筑、环境、土地管理、工程管理、给排水、城规等非测绘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文革后,该课程保留有常规测量技术和土木施工测量的内容(36~56学时,1~2周的实习)。
旧“测量学”主要沿用一般介绍测绘技术的思路,长期维持老三仪加地形测图的旧框架。课程内容落后、简单,应用层次低,教材建设缺乏深入研究,跟不上科技发展。实践性能力训练教学适应性不足。旧“测量学”课程的落后状况影响了非测绘专业学习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旧“测量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国测绘教育界开始有旧“测量学”课程改革情况,并有“测量学”课程“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讨论,伴有各种改革试验。直至九十年代初,有关院校进行的众多改革,只在一些具体教学环节上提出一些改革方案,未见有旧“测量学”明显改革效果。
改革中的“工程测量”课程
纵观八十、九十年代的科技发展和测绘科技进步,现代测绘科技在工程建设的应用地位深受社会关注,测绘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创造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效益的重要力量之一,社会的科技发展和提高测量技术教学质量的要求说明,旧“测量学”课程的全面改革,迫在眉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综观全国测绘教育改革现状,我们提出“面向新世纪,建设土木测量学新课程”的改革方案,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广东工业大学立项,开始进行旧“测量学”课程的全面改造工程。
这是一项在教育思想、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旧“测量学”课程全面系统的教学改革研究,是一项在旧“测量学”教学史上从未有过的根本性教学创新工程。
“面向新世纪,建设土木测量学新课程”改革工程方案大,涉及的研究内容多,任务重,困难大。尽管如此,只有艰苦奋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旧“测量学”课程的问题。
经过近十年努力,新课程建设不断进步。改革突破了传统“测量学”中老三仪加地形测图的旧框架,实现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从一般技术性教学向工程技术性教学的转变,新课程已经从落后的普通技术性教学中摆脱出来,并以创新的现代工程技术性课程“工程测量”展现在高等教育中。新课程确立的新教学体系,全新的课程技术知识构成和科学浓缩丰富的测绘高新技术内容,适应现代宽口径的教学需求,全部教学配套措施、材料齐备,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此期间,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5篇(核心期刊4篇),科学总结报告6个,教材2部(110万字,总发行量2万余册),配合改革教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一套(150MHz)。新课程建设获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二等奖一项,获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教材成果《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获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并正式出版,在全国很多高校和社会广泛应用。改革研究成果和经验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创新的工程测量课程在不断前进
“工程测量”新课程的建设,在于从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出发确立教学改革思路和教育体系,在于紧密关注社会科学发展,在于坚持不懈的创新过程。继“面向新世纪,建设土木测量学新课程”之后的2001年,我们开展省级重点教改培育项目“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是创新的“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进展喜人。其中,完成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 的建设,完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研制,在路桥专业方向增设“道桥控制测量”必修课程,在其他土木类专业增设“GPS技术”、“摄影与遥感技术”、“”、“工程变形测量技术”等测绘高新技术选修课程,教学效果初见成效。省级重点教改培育项目“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被学校推荐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校“工程测量”课程在土木类专业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