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背景
2004年9月,广州大学城落成,广东工业大学的理工科新生全部入住广州大学城。新生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新鲜,同时也缺乏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的一个大学环境。特别是我校大学城内2004级的学生,处在一个上无师兄师姐传经送宝、下无师弟师妹寻计问策的尴尬境地。同时,因为大学城的教师大多住在校外,下班后留在大学城的就只有学生和部分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大学城成了众人口中“教师走教、学生住读”的“大学生城”。
广州大学城虽有“明亮的公寓、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却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氛围,学生只把大学城当做“教室群”、“宿舍群”,另外短期高速建设而成的广州大学城各方面运作机制不完善,学校内的文化科技活动数量少、质量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后,课余的时间很多都在荒废。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缺失,让大学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吸附力的学术科技氛围和文化艺术氛围,也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匮乏,影响到学生对第一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院学工队伍试图进行改变现状的探索和实践,有意着手策划和打造一个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将它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辟一条新路。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开始此项实践的最初目的。
二、目标与实践路径
第一课堂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单位,是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教育机构。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入WTO后,各种思想、经济思潮的涌入,单纯的第一课堂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与面对持续扩招带来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和入住大学城等新问题,我院学工队伍齐心协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在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路径1.以德育教育为主线,贯穿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关工委成长经历教育、国防生典型示范教育为分支,德育为先,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院学工队伍进驻大学城后,按照工作部署和研究需要,实行专人专职制度,学生党建、关工委工作、国防生教育等都有专职辅导员负责,以党建为龙头,德育为主线,探索实施第二课堂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立。
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我院按开展了低年级学生入党动机和入党积极性的调查,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学校离退休党支部、抗日军政大学党支部共建,通过座谈会、联谊会等共建活动,以老党员的现身说法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视国防生建设,把国防生打造成学生学习的标杆,以国防生为典型,开展榜样示范教育。
路径2.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动手的科技活动,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产学研联合育人。
发挥力学架构大赛等学院传统品牌科技项目的优势,带动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提升层次;同时开创新的科技项目,扩大学生参与度,创建学院的特色科技节——“鲁班节”。以学校的实验技能大赛为平台,努力承办好学院的竞赛,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以“挑战杯”竞赛为目标,联合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高层次、高技术的科研项目,夺得全省、全国大奖。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产学研联合育人,开拓社会奖学金,激励精英,榜样育人。
路径3.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紧紧把握第二课堂,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教育、朋辈教育和实践教育,大力拓展课外文体活动、宿舍文化建设、心理互助、青春健康使者、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培训、诚信教育、开展文化讲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创先争优的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以教授讲堂、土木论坛、文化艺术节、女生节、鲁班节为平台,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构建校园文化教育网络平台,打造团学天地论坛、年级博客等网络新媒介,让网络成为学生喜爱、受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网络是学生们除去书本外接触最多的媒体,通过倡导主流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网络媒介,让学生受教育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
三、实践内容
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学生全面素质涵盖了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主要的方面。因此,我们着力通过围绕这五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设五大工作平台来打造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
(一)思想品德
大量的事实证明: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优秀的品质是人生成功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党课正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优秀的党课能够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鞭策人,打造好党课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学校“两课”的第一课堂教学,促进优秀学生的培养。为了打造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院党课一直坚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
1、开展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教育
针对新生,我院专门开设学院党课系列课程,配合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和学校的党校,形成三级教育网。每学年学院书记和副书记都坚持给同学们上党课,通过介绍党史,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走上富强、文明、民主、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同时我院还注意引进一些革命老同志来为大学生做报告,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党课讲授,提高党课的授课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身边的人总是最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在学院树立示范党员和先进党员模范,在同学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带动同学们走向优秀。
2、积极开展党员实践教育,增强理论教育效果
仅有党课的理论教育还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教育目标,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同志积极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巩固思想理论,使理论转化为牢固的思想。每学期我院都组织党员社会实践队到基层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并成长。经常联合校关工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广州校友会合唱团举办以“感受红色情怀,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五月的鲜花”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详实的了解党发展的光辉历程,同时能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审视自我,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通过党课理论教育环节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实现了学生对党的认识由在感性上充分地接近党到在理性上充分地认识党的升华,也实现了大学品质教育的良好效果。
3、国防生典型示范教育
国防生建设是我院学生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我们打造了 “国防生之家”工作平台,使之成为优秀学生的示范窗口、优良学风的辐射源和国防生的精神家园, “国防生之家”曾被“解放军画报”报道,已成为我院学风建设的一个闪亮的品牌。其中涌现了许多先进模范。2004级国防生甄文杰和2005级李树旺先后获得2008年、2009年“广州军区优秀国防生”;2005级陈仕涛、张沛获得2009年广东省军区优秀国防生称号;2006级国防生傅涛被评为全校“十佳学业优秀大学生”,广东工业大校示范党员,荣获广东高校学习十七大精神演讲比赛二等奖,2009年获广州军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一等奖,个人先进事迹被《解放军报》(2009年4月14日)报道;2010年考取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2010年6月被评为“广州军区优秀国防生”。 2010年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被广州军区评为“依托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二)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力量,通过创办、开展各类型的学术科技及创新活动,扩大广大学生参与面,旨在努力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第一课堂之外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
1、创办特色科技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学生科研兴趣
力学架构大赛是我院的传统品牌项目,也是我院学生参与度最高、获奖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此外我院还先后创办了“筑觉杯”建筑设计大赛、“三校快题”设计大赛、环保建模大赛等一大批有影响力和参与度的品牌科技竞赛项目。为了能拓展学生的参与度,我院每年还举办了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科技特色活动。如班徽设计大赛、建筑模型展、“鲁班文化之旅”广场活动、风筝制作大赛、灯笼制作大赛等等,形成了我院以力学架构大赛等大型科技竞赛活动为主干、各类各具特色的科技活动为枝叶的学生学术科技系列活动。
2010年,我院荟萃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特色科技节——“鲁班节”应运而生。 “鲁班节“成为我院学生的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和重大节日。直接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间接参与达5000多人次,各类活动获奖达500多人次,学院和学校网站上也进行了鲁班节活动系列报道。 “鲁班节”的不少项目都有外校和外院的队伍参加,他们在我院搭建的鲁班节学术科技平台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仅加强了我院学生与外校学生的交流,而且认识到在专业上我院与一些名校的差距,让学生增长见识,放长眼光;同时,我院也积极派送队伍参加中大、华工等学校举办的科技竞赛,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积累了参赛经验,为提高我院学生在省赛、全国赛的成绩打下基础。
“鲁班节”的成功举办让我院的学生学术科技活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提高了科技活动的层次,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投入其中,感受科技氛围,整体提高了我院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2、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用心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性比赛,提高我院学生在全国大赛的成绩,提升我院的品牌影响力
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投身科研的兴趣,对在各类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基础的学生,我院安排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专门辅导,或者指导学生参与科技立项,或者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或者指导学生发表专业论文,等等。在学院学生科技水平整体提升的面上,打造亮点,争取全国性大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创办以来,日益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被誉为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奥林匹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为三级赛事,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我校的学生学术科技立项是我校挑选“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主要来源,因此,我院重点组织教师指导学生申报我校的课外学术科技立项。我校的科技立项一般两年申报一次,我院每次申报的数量和立项的项目都名列学校前茅。此外,我院还派出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力学大赛获得二等奖,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优胜奖,广东省力学架构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中山大学纸桥大赛二等奖,广州大学架构大赛二等奖。
4、发动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术科研中去,我院积极发动和支持专业教师组织学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广大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申报,学院专业教师在学生学术科技指导工作中认真指导,多次荣获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工作“优秀指导教师”、学生学术科技节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学院专业教师杨晚生老师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授予的第二届全国大学城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鼓励奖指导教师光荣称号。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我院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申报课题共142项,立项共71项,其中发明制作32项,科技论文24项,社科论文15项,学生参与的科研创新项目18项。
(三)文化素养
1、开办教授讲堂、科技讲座。
我院开办了教授讲堂、土木论坛、青年教师学术讲座、团学培训讲座、就业创业教育月等一系列有重点、有层次、有水平的文化讲座类活动。 教授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博士等到我院开展讲座,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赵旭东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马中国博士等国内外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做客我院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了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名家教授的讲座更深入的了解科研方法,认真对待学习、工作以及处理感情及压力等,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克服一切困难。
就业创业教育月,主要邀请广东省内知名企业家做客学院,为广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汉森伯盛设计集团董事长、总裁盛宇宏、T100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文梅等知名企业家都到我院为学生开展讲座,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与大学生谈奋斗、谈理想,激励学生成长,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2、优化宿舍文化。
我院开展了宿舍文化月、文明宿舍评比、宿舍形象设计大赛等各种宿舍文化活动,并且成立了“港湾”宿舍文化发展促进会,旨在建立具有强大吸附力的宿舍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宿舍文化月由“港湾”宿舍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开展了“如何看待异性留宿”问题的座谈会、“党员先进宿舍评比”、“ 拒绝使用违规电器”安全用电大型签名活动、“忆古思今,共论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成长日记”征文大赛,这些宿舍文化活动活跃了宿舍氛围、增强了学生对宿舍的归属感,让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3、丰富文体活动
以文化艺术节、女生节、鲁班节为依托,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心理话剧大赛、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志愿服务一条街活动、大合唱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一大批文体活动吸引了全院同学参加。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和第10届亚残运会在广州举行。我院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展了众多迎亚运的文体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亚运比赛,体验亚运氛围、感受亚运精神,利用亚运契机,将团结、友爱、奉献的志愿精神和亚运精神传承发扬。
4、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我院每年开展“抓考风促学风,廉修身讲诚信”考风考纪主题教育月活动,举办了“诚信考试 从我做起”宣誓仪式、“廉洁修身,遵纪守法,诚信你我”考风考纪动员会、“诚信守法建设人”主题讨论会等各种加强我院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的活动,营造出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创先争优的优良学风。
开展各项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母校、心系广工”迎校庆主题团日活动、国防生校友回访、毕业生赠树植树活动、“与学院共成长”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常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创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校园。
5、文化教育网络平台。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发展的时代,网络是大学生获得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网络运用在第二课堂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倡导主流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信息。我们在学院各年级都建立了年级博客,学院网站也开辟了团学天地论坛、力学架构论坛等网络文化阵地。学院还开展了网页设计大赛、班风展示网页、先进性教育主题网页、奖勤助贷网页等,通过网络新媒体,打造文化教育的新阵地。
(四)实践动手能力
1、暑期社会实践。
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提升学生自主教育的主动性、实践性,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通过学院组队、党团支部、调查研究等形式,推进社会实践创新。关注社会焦点,围绕实践主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
2、实习实践基地。
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与企业发展同轨,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我院与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普邦园林配套工程有限公司、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签订就业创业实践实习基地协议,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和第10届亚残运会,我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亚运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参加亚运亚残运会的赛会、城市、治安等各类志愿者541人,地铁安检工作人员674人,我院组织文明观众观赛60余场,观赛文明观众达9400多人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校园新风尚。
4、实验技能大赛。
通过组织参与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培养服务广东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2006年11月份,学校决定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将各类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我院积极配合学校的竞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院的实验技能竞赛活动,以提升我院学生参赛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在历次学校组织的实验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不菲成绩。
(五)社会适应能力
1、发挥第二课堂媒介功能,以就业创业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以就业创业为契机,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寻求社会支持、整合校企资源,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带出校园,从而搭建起于社会沟通的桥梁。
(1)校企联合,互助共赢,探索第二课堂新模式。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学院以就业工作为载体,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新模式。我们主动向市场出击,将第二课堂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企业中去,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沟通原则主动上门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平台。我们积极上门拜访相关行业领域的主管单位、企业用人单位,与企业直接调研学院所在专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与多家建筑类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学院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设立了 “普邦园林精英奖学金”, “开思测绘奖学金”、“恒星奖学金”、“锚牌奖学金”,并在所在企业设立了就业实习基地,每年的奖学金获得者都可以优先推荐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奖励先进的同时更为社会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达到校企联合,互助共赢的目的。
(2)广撒网,扩展就业宣传口径,增强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不仅利用第一课堂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教学,更利用信息网络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将第二课堂的范围延伸到网络,我们通过建立就业工作博客、就业工作qq群、飞信群建立了畅通的就业工作信息网络,保证每个毕业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就业信息,并通过博客、q群等方式发表关于就业规划指导方面的知识,及时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保证信息沟通畅通。同时建立就业困难资料库,逐个摸底,发动班委、党员及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关注未找到工作的同学,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重点一对一帮扶,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3)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在就业指导中融入人生规划、价值观教育,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到就业的每一个环节。
培养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不仅限于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传授业方向指导,更需要在第二课堂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育人功能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我们以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指导,从低年级开始,通过邀请校外的业内精英教授、专业人士、知名校友等到校内开展各类型的专题讲座、沙龙、论坛,让在校学生感同身受,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规划,及早确定人生目标。近几年,我们举行各类型讲座沙龙上百场,学生参与人次上千次。尤其是今年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月指导系列,连续一个月邀请校内外知名创业校友、专家,行业领头人为毕业生开展创业讲座,收到良好成效。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形势,我们也结合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指导工作。如2008年在面临全球金融风暴,建筑行业受到冲击的形势下,我们出动出击,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开展了以创业规划为主题的创业教育月,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专业经验和指导。
2、发挥第二课堂的自我教育功能,以心理介入、树立学生榜样、扶困助长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组织参与,挖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感动身受中体会成长,收获成长。我们通过各类型的心理互助活动,使学生在第二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打造多口径教育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促进朋辈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各类型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方式通过各类型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助人自助,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教育。我们以学院班级心理联络员与学生社团心理协会相结合,从制度上规范学院心理工作管理,给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在班级选拔心理联络员采取班主任班级初选,心协笔试、心理测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心理联络员队伍的良性发展。我们在各年级的联络员都设立年级负责人,以年级分头在各班级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以心协为主导通过各类心理自助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游园广场、学院心理话剧比赛、心理健康活动周等大型活动。
(2)树榜样,立典型,因材施教,营造学生自我激励的氛围。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优良的学风单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因此我们重视在学生中间树立学习榜样,用先进的力量带动全部同学。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型的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评比,十佳优秀大学生让优秀成为习惯,通过朋辈教育营造学生自我激励的氛围。目标给人以前进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设立自我目标并依靠平时点点滴滴的付出与持之以恒的努力。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我们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激励方式,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创意新颖。以国防生为例,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备军官,对于国防生大学生的要求更要比普通大学生的要求高,与此同时这批优秀大学生的行动也是普通同学的榜样。在省军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积极筹备,我院“国防生之家”于2008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我们依托“国防生之家”这个平台,坚持以点带面,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形式,注重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开展各项思想、文化、学风建设论坛,学习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通过国防生群体的带动作用加深与在校广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国防生之家”的平台组织在校生与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及部队的干部和革命老前辈们进行交流,积极开展了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交流活动,向广大同学宣传国防知识,对广大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变了以往一味的课堂灌输,在第二课堂里学生能在前辈们的历史经验里了解历史,实现国防生与在校普通生的共同进步。
(3)以奖勤助困为载体,关怀弱势学生,将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
我们以奖勤助困的日常管理工作为载体,关怀弱势学生,将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纳入到在第二课堂系统并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型奖学金评定、勤工俭学评优活动、双十佳评选活动在第二课堂教育学生自强不息,向优秀学习。
四、成效与结论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沉淀,我们在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学城这个全新的校园经过几年的积累也开始逐步形成团结勤奋、求是创新,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成果丰硕。
1.思想品德效果显著(历年涌现的学生先进典型)
表1.1 我院历年获得“双十佳”的学生情况
获奖年份
|
所获奖项 |
获奖人 |
2006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自强不息大学生 |
刘春柳 |
2007 |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获“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
刘春柳 |
2007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学业优秀大学生 |
傅涛 |
2009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自强不息大学生 |
杨才千 |
2010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学业优秀大学生 |
陈岳雄 |
2010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自强不息大学生 |
骆毅 |
表1.2 优秀国防生典型
姓名
|
年级 |
获奖时间 |
获奖情况 |
甄文杰 |
2004级 |
2008年 |
广州军区 “优秀国防生”荣誉称号 |
2008年 |
广东工业大学“寒假下乡实践先进个人” |
李树旺 |
2005级 |
2009年 |
广州军区 “优秀国防生”荣誉称号 |
2009年 |
广东省军区优秀国防生 |
王坤 |
2005级 |
2007年 |
“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获得男子短距离赛亚军、男子中距离赛冠军 |
郑博 |
2005级 |
2006年 |
广州军区“国防生暑假集训优秀射手”、“队列标兵”、和“训练积极分子” |
傅涛 |
2006级 |
2007年 |
广东工业大学“我与我追逐的梦想”演讲比赛一等奖 |
2007年 |
广州军区国防生军政集训演讲比赛二等奖 |
2007年 |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工委和团省委联合举办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二等奖 |
2007年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学业优秀大学生 |
2008年 |
广东工业大学示范党员 |
2009年 |
广州军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一等奖 |
2010年 |
广州军区优秀国防生 |
陈仕涛 |
2006级 |
2007年 |
广州军区军政集训先进个人 |
2006级 |
2009年 |
广东省军区优秀国防生 |
张沛 |
2006级 |
2007年 |
广州军区国防生军政集训“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
2009年 |
广东省军区优秀国防生 |
巫振琦 |
2006级 |
2007年 |
广州军区国防生军政集训“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
陈岳雄 |
2007级 |
2008年 |
广州军区国防生军政集训先进个人 |
2010年 |
广东工业大学十佳学业优秀大学生 |
2.学术科技成果丰硕
表2.1学生历年申报和立项情况如下:
|
申报情况 |
立项情况 |
总数 |
发明制作 |
科技论文 |
社科论文 |
2005 |
50 |
28 |
10 |
12 |
6 |
2007 |
73 |
29 |
16 |
6 |
7 |
2009 |
19 |
14 |
6 |
6 |
2 |
合 计 |
142 |
71 |
32 |
24 |
15 |
表2.2 2010年学生参与的科研创新项目表如下: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成员姓名 |
118450075 |
竹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
吴强、关嘉慧、吴沛兴、李冠东、劳杰锋 |
118450076 |
新型具有高反射特性的路面材料研制 |
何名扬、仇永森、李富饶、何杰华 |
118450077 |
广州市建筑垃圾集中化处理研究 |
李毅力、陈永辉、蔡必聪、李晓龙、王宇沿 |
118450078 |
玄武岩纤维与钢纤维混杂增强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
肖钦富、梁浩贤、梁晓鹏、李文龙、卢跃文 |
118450079 |
模块化植被及蒸发屋面隔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
白益东、陈家柱、伍尚东、杨少庆、余书法 |
118450080 |
建筑玻璃幕墙水幕式隔热装置的实验研究 |
吴倚明、丘飞剑、胡志康、梁日濠、李良秋 |
118450081 |
置换-沉淀-回用新工艺处理络
合重金属废水研究 |
陈振洲、岑国勇、周涛 |
118450082 |
不完备信息下的供水管网水质综合评价 |
佘耀斌、曾梦清、吴镇涛、吴越锋、翁奕茵 |
118450083 |
新型简支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实验研究 |
李启祥、刘龙丹、杨东雄、廖若华、赖建坤 |
118450084 |
大跨度桥梁与空间结构索、杆结构杆件动力特性研究 |
施志立、李炯林、徐志强、叶锦波、叶绍棠 |
1.185E+09 |
路面力学性能检(监)测实验研究 |
钱伟谦、王林伟、曾振、颜小明、张琪 |
118450086 |
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 |
梁林生、房伟均、吴善权、冯沈平、杨锐继 |
118450087 |
基于Google Map API天气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 |
谭衍涛、胡剑威、李传锋、曾文锋 |
118450088 |
珠江三角洲结构性软土的力学特性试验 |
林伟弟、陈志钊、韦荣彬、温放棠、谢金养 |
118450089 |
不同外加剂下软土加固效果及环境效应对比试验研究 |
林竞、徐名炸、温泽枫、黄伟坚、曾海斌 |
118450090 |
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实验研究 |
曾广尚、刘 丰、曾 岚、钟海鹏、黄红晶 |
118450091 |
FRP加固受损混凝土墩柱的实验研究 |
林俊宏、区国维、伍敬恒、周炜荣、刘迪、赖颁、彭旭铮、余勋藩、李威 |
118450093 |
工程测量仪器网上模拟实验系统 |
吴海翔、陈桓运、陆宇航、王绍荣、曾嘉奇 |
表2.3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竞赛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 |
获奖学生 |
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
二等奖 |
从中国传统器物形态中营造现代建筑 |
余灏深 孔咏宁
卫建彬 刘景华 吴云 |
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
二等奖 |
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以广州市低收入群体为例 |
谢加红 吴敏惠 胡广 叶建平 周健 张均暖
吴烁熹 |
第四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金奖 |
大学生创业竞赛 |
余耀斌 |
第四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银奖 |
大学生创业竞赛 |
宋泽鹏 |
|
银奖 |
《伊贝斯智能专洁数码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
许志辉 |
|
银奖 |
《微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 |
陈海光 |
表2.4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及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获奖
竞赛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学生 |
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
二等奖 |
张沛 |
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
三等奖 |
巫振琦 |
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 |
三等奖 |
胡志林、全国辉、宋家立 |
(三)校园文化活动
表3.1我院学生近年省级以上部分获奖情况
“南粤杯”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页设计大赛
|
二等奖 |
网页设计 |
谢焕彩 |
2010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 |
二等奖 |
女子青年组传统太极拳 |
徐娇 |
第二届广东高校国防生运动会 |
第二名 |
3000米 |
罗运文 |
第二届广东高校国防生运动会 |
第一名 |
越障团体 |
陈岳雄、李松 |
第四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 |
普通组一等奖 |
“舞势界”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 |
李俊妮 |
中国“金钟奖”合唱比赛 |
优胜奖 |
合唱大赛 |
李松、陈俊彪 |
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 |
优秀奖 |
合唱比赛 |
陈俊彪 |
祖国在我心中——广东省第九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合唱大赛 |
银奖 |
合唱大赛 |
陈俊彪 |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 |
银奖 |
Category 12 Musica Contemporanea |
郑向宇、谢芊 |
(四)实践动手能力
表4.1我院近年来暑期社会实践院级实践队组队情况和获奖情况如下:
年份
|
主题 |
实践队 |
优秀实践队 |
优秀个人 |
2006 |
知荣立行,共建和谐 |
4 |
1 |
48 |
2007 |
践行“四个新一代”,青春奉献新广东 |
6 |
1 |
56 |
2008 |
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 |
7 |
2 |
67 |
2009 |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践行科学发展观 |
8 |
2 |
76 |
2010 |
践行纲要迎亚运 社会实践促扶贫 |
9 |
3 |
85 |
表4.2近年来我院实验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及各类奖项统计:
年份 |
获奖人数 |
集体奖 |
2006 |
265 |
金奖、最佳组织奖、精神文明奖 |
2007上半年 |
200 |
金奖 |
2007下半年 |
165 |
精神文明奖 |
2008上半年 |
74 |
|
2008下半年 |
165 |
最佳组织奖 |
2009上半年 |
292 |
金奖 |
2009下半年 |
120 |
精神文明奖 |
2010上半年 |
257 |
金奖 |
(五)社会适应能力
表5.1 2008年主题创业教育月系列讲座
讲座题目 |
主讲人 |
职务 |
心态改变命运 |
寸平 |
广州市物流协会副秘书长 |
企业人才战略剖析 |
古彪 |
中南西环总经理 |
不走寻常路——大学生成功创业论坛 |
盛宇宏
董文梅 |
汉森国际伯盛设计集团董事长、总裁
T100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大学生创业的几个关键要素 |
陈百加 |
中德国际CFT人力发展机构总裁 |
如何成为建筑界的精英 |
盛宇宏 |
汉森国际伯盛设计集团董事长、总裁 |
我的创业路 |
郭建伟 |
凯兴达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